山西的民風(fēng)民俗作為民俗四大類之一的“文藝民俗”,是一個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側(cè)面,也是一個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源泉。太原的民俗文藝源遠流長、豐富燦爛,社火習(xí)俗就是其中最為奪目的一朵奇葩?! ∩缁?,實際上就是太原人俗稱的紅火。古老的太原大地,久傳著一句民諺,那就是“老百姓,要快活,趕會唱戲弄紅火?!碑?dāng)然,民間的風(fēng)俗,由于受到地域、歷史、經(jīng)濟、交通的影響,有著“十里不同風(fēng),百里不同俗”的特色。就拿這句民諺來說,在不同的地方,雖然同屬太原地區(qū),有著不同的傳承內(nèi)容。比如有的地方叫:“莊戶人,要得樂,唱大戲,耍紅火。”有的地方說:“唱大戲,耍紅火,窮苦人盼的就是這。”也有的地方卻是:“耍紅火,弄紅火,婆姨娃娃全家樂。”但是,綜觀其實質(zhì),原本是一個:紅火,在勞動人民心目中,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它是人們物質(zhì)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集中表現(xiàn),是人們對幸福的真摯追求。所以,紅火有著旺盛的生命力,乃至于在千百年來,日趨豐富,日趨充實,日趨完美?! √募t火規(guī)模大大、形式多、內(nèi)容廣,生活氣氛濃烈,地方特色別具一格。大致說來可分為日間紅火和夜間紅火兩大類,但是,這兩大類紅火并不能截然分割,很多的紅火可以在日、夜之間交叉進行,重復(fù)進行。而同是一個形式,同是一個內(nèi)容,僅僅由于時間的差異,卻產(chǎn)生出迥異的奇特效果。把這些
初一 大年初一第一件重大的活動就是凌晨點旺火接神。接神時,男性家長率幾個子孫端上事先擺好的供盤香表,到院中點燃旺火,眾男子磕頭叩首接神。 天亮后祭祀神位和祖宗。家長帶領(lǐng)全家依次給各神位點蠟、敬香、擺供、敬酒,三跪九拜。設(shè)在院中的天地神謂之全神,神龕上書“天地三界十方萬靈真宰”,供品最豐富。晉西北地區(qū),習(xí)慣擺五盤炒菜、五盤涼菜、五盤干鮮水果、五盤油炸小吃、五盤特制花饃,取五福來臨之意。祭祖畢,當(dāng)場按輩分大小,晚輩依次向長輩拜年。 拜年是春節(jié)活動中重要的習(xí)俗。拜年可分為家拜、近拜、遠拜等形式。家拜是一家人中小輩給長輩磕頭,如今多數(shù)地方是鞠躬行禮。近拜是給本村未出五服的長輩拜年,進院要先拜神祖,然后給長輩磕頭。遠拜是本村親朋好友間的互拜。 正月初一禁忌頗多。說話都說吉利話,做事要特別小心謹(jǐn)慎,忌打碎碗碟。萬一失手打碎碗碟,不要說話,悄悄將碎片撿起來扔到井里或窖里,意為破財不外流。如今,無論年節(jié)或平時,遇到失手打碎碗盤的,都會不失時機地說幾聲“歲歲(碎碎)平安”。晉北地區(qū)春節(jié)這一天忌挑水。晉南一些地方卻講究春節(jié)或初二要從外面挑一擔(dān)水回家,象征著招財進寶。 初二 初二開始走親戚。晉北和晉中多在初二回娘家,晉南多在初三。大同一帶則有正月初一接待女婿的習(xí)俗。晉南的新絳,初二是娘家去看望出嫁的閨女的日子,去時抬著食籮,擔(dān)上食盒。一籮油食,一籮饃,禮品很重,尤其第一年,花樣齊全,相當(dāng)排場。婆家取禮極輕,如果沒有公婆就不取油餅,有則取。油餅表示敬老。回禮一般也是回饃。 萬榮農(nóng)村視初二為鬼節(jié),《萬榮縣志》載:“二日,新喪之家,親戚咸來燒紙,女家特送錁串懸門首,鄰里皆送錁紙,名曰‘首節(jié)’?!庇械娜思乙虿蝗虜嚁_對新喪親人的思念之情而停止拜年,今萬榮縣人初二仍不出門拜節(jié)而在家祭祀。晉中祁縣也有出嫁女子初二祭去世父母之習(xí),故不能在這天回娘家拜年。初三是看舅的日子,甥男甥女去舅家看望姥姥和舅父母。 初五 正月初五,俗稱“破五”,也稱之“送窮節(jié)”。晉西北地區(qū)許多村落,太陽出來要掀起炕席,打掃炕土倒掉,稱為“送窮”。晉東南則習(xí)慣將爛衣破衫扔到院墻外。晉南民間傳說古代顓頊時期,閭中生下一男孩,穿上新衣就哭鬧,不是撕破新衣就是故意在屎尿中打滾,人皆呼其為“窮子”。所以晉南有些地方在這天掏院廁將糞送出門外,稱“送窮子”?! ∵^了初五,春節(jié)期間所有禁忌開始解除。破五以后人們開始干活,過年的氣氛日漸稀疏,所謂“五日年下”即是指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