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氏最早入閩始祖名瀅,字元亮,謚號武靖公,河南許州人,東漢章帝建 初四年(79)任為左翎將軍,簡稱許督,統(tǒng)兵戡亂,留鎮(zhèn)同安,子孫居 同安,其故址曰營城,今同安縣小西門營城巷。同安城建于宋紹興十五年 (1164),比許督之營城遲了一千多年。后唐天成四年(929), 閩王王延筠升大同場為同安縣,所以歷史上流傳沒有同安先有許督。許督 為許姓入閩始祖,子15人分居全閩各地。至唐僖宗時,廣明二年(881) 黃巢起義,同安大變,永公二子復(fù)徙入同安,至宋同安許氏大興。但據(jù)考證, 同安許氏屬許督派下的并不多,可能后來分居外縣,金門及臺灣,或閩北等地。 除上述許督外,尚有二支許姓入閩。一是唐總章二年(669),隨陳政 陳元光父子入閩開漳的許陶、許天正父子。此支稱為汝南許氏,主要繁衍于 漳州至潮汕之間。唐宋時的族譜記載比較清楚,各地世系基本一致,未見有 分居晉江的記載。卻是在抗元期間,損失慘重,詔安剩耐京一人,漳州其他 各縣也所剩無幾。后來泉州許氏南下者繼承天正公一系,又因泉州許氏在抗 元以后,為避蒲壽庚之害,稱祖自漳州,屬天正公后裔,故此支與晉江許氏 關(guān)系密切。閩省許氏皆奉許陶為漳南始祖,許耐京為詔安復(fù)興一世祖。 二是唐景龍二年(708),為武榮州刺史的許輔乾。此支屬高陽許氏, 因輔乾的曾祖許紹,幼年與李淵同學(xué),許紹功高,各種史籍有記載,李淵封 許紹為安陸郡公,特追封紹之曾祖考三代為安陸郡公,故此支又稱安陸許氏, 實為河南許州人。唐中宗時,韋后母女與上官婉兒爭相賣官鬻爵,許輔乾由 重郡中州刺史改為偏遠的武榮州刺史,貧病交加,任五月而卒,其子懋文 (名諫)、懋武(名論),葬輔乾公于莆田壺光山,先居山南的現(xiàn)東嶠許厝 東井(埔),后皆移居晉江。懋文居永和許家巷,懋武居?xùn)|石許宅巷。懋武 一系在唐開元間開始航海,立足東石,向外派衍,唐宋間為泉州的航海世家, 亦涉足仕宦。懋文之子尚綱,乾元進士,歷官御史,建中中出知西安府, 全家23人,死于朱泚之亂,僅其12歲之子許稷,被陜官僮救出,返東 石依叔父許十一簿。及后許稷成名,皇帝賜其讀書之山曰“賜恩”,世人 稱輔乾一系為許稷系統(tǒng)。 另者,泉州有“箴疏”許氏一支,為元理學(xué)名臣,國子太傅許衡后裔。 許衡四子師厚生從宣,從宣授亞中大夫福建閩海道肅政廉訪使入閩、秩滿, 遇劉福通之亂,居福州西門外洪塘鄉(xiāng),從宣次子尚廉來泉州南俊巷生體靜, 體靜居?xùn)|石大白山,體靜四子文齋分居呂厝,呂厝原名品厝,土名三梳,故 文齋以“箴疏”自稱,后世移居鯉城湖壩,在清同統(tǒng)年間尚與太白山及石兜 許氏連宗合修族譜。大白山許氏在清光緒年間成械斗。另建下厝許村,后并 入許西坑四房。 又一說,汝南許氏,太始祖諱商,字建夏,周尚書郎、地居高陽,后與 子孫徙居單輿,今河南光州固始縣,其子孫發(fā)達,官職顯耀。傳至十八世孫 克華公,克華不滿朝廷朝綱失修,遂與諸家豪杰舉義于汜水,從陳克耕輔唐 主李世民,征討臨汾等縣,事成論功,官宣威將軍??巳A公子陶,陶于唐總 章二年(669),同子許天正受命唐皇,從玉齡將軍陳政來漳泉平苗亂。 陶歿于兵,陳政亦亡。天正與陳政之子元光削平苗蠻,出鎮(zhèn)漳泉,遂開漳南。 后陳元光封開漳圣王,天正分鎮(zhèn)南紹,官封太尉。故閩省許氏皆奉陶公為漳 南始祖,子孫世襲前職,世居南紹。宋紹興二十年(1150)論前功,加 封翊忠巡應(yīng)侯。傳至十二世乾德公,生子三,長曰夏臣,次曰列,三曰猷。 因遭受兵革,許氏全族被清剿。二子列公遷居廣東潮陽,三子猷遷居龍溪徐 翔,又徙丐源,即馬坪(漳浦縣之馬口、下范,馬埔之總稱)。長子夏臣與 子子孝在紹安受屬害,幸存耐京公一脈,后又復(fù)興南紹(即今詔安一帶), 為詔安復(fù)興一世祖。 石龜許厝開基始祖諱愛,據(jù)族譜載,系南紹陶公裔孫。據(jù)錢江族譜載,唐末 家鄉(xiāng)遭兵革,許氏全族被清剿,率姚、孫二夫人入晉江(據(jù)傳孫夫人葬漳州), 先居十七八都瑤林村(即現(xiàn)楊林)。后察看地形狹小 ,無發(fā)展前途,遂命其 婿施典同女另擇地開基(施典即前港錢江之祖,唐季任秘書丞)。后來許姓 也由瑤林分徙居鄰鄉(xiāng)丁亭。為紀念開基之地,故凡屬石龜(丁亭原名)所析 之許氏子孫均以“瑤林衍派”為堂號。丁亭原屬雜姓住居地,住有王、花、 陳和蔡姓等,自許姓遷入,人丁興旺,他姓漸微,或遷徙外鄉(xiāng)。后許姓成了 晉江有名的大姓望族。又由于鄉(xiāng)中有一塊風(fēng)水石,其形貌如一巨大靈龜,故 后人改丁亭鄉(xiāng)為石龜鄉(xiāng)。 石龜許氏自廿五世起用“天高大肇,遜志經(jīng)書,自有文章光世德,存心 孝友,居然仁讓振家聲”,既是“瑤林”派下子孫的諱行和字行,又是祠堂 大廳的聯(lián)對。大宗大門楹聯(lián)是“承緒太岳源流遠,派衍高陽世澤長?!笔? 許厝現(xiàn)有人口3788人。 石龜許氏一世始祖愛公,生子三,長子達公分居大房蓬山,次子川公分居西 花,三子泮公開基瑤林,計三大支派,分衍村落計300多個,散布全國各 地,有浙江、江西、四川和廣東等省,在閩省的有福州、福清、惠安、南安、 永春、德化、漳州和廈門等縣市。以晉江一市而言,其裔分居村落在300人 以上的有108個。 現(xiàn)分三大支派敘述。長子達公學(xué)世睦,官宋侍御,派衍東石大房鄉(xiāng)。 住居蓬山,故燈號稱“蓬山衍派”。達公亦曰璋,璋生子二,長曰規(guī), 次曰矩。規(guī)生子四,長子孥,次子孚,三子厚,四子孝。孥居大房, 次子孚開周坑,三子厚開后宅,四子孝開坑?xùn)|宅。大房以璋公為一世祖。 孥公為三世祖。孥公生子二,曰煌,曰熾?;蛡鞅局?,熾開坑原。八世惠 生子三,曰槐,曰椿,曰桂。九世槐傳大房,椿桂另外分支。九世槐生濟, 濟生珪,珪生英,英生聰,聰為十三世。十三世聰生子二,曰輝、曰耀 (另分居)。十四世輝生子六,長子恭分居內(nèi)頭,次子寬另析,三子信生 七十八公。七十八公生豹山,即汝翔,是為大房十七世孫,中舉人任教諭。 四子敏,五子惠,六子奇另析居。二十世有熊生子二,長斯美開加坂,次斯美。 二十一世斯美生子六,曰懷、曰十五、曰遠尚、曰齊、曰秀。二十二世遠尚 入贅馬山,后復(fù)姓許,遠尚生昶、乙孫、赤光三子,均居馬山,二十三世昶 公以后數(shù)代失傳。 而今龍湖鎮(zhèn)之龍湖亭及玉斗之許姓尊五郎公,字正球,號東慕者為一世祖。 東慕公生子四,曰盛謹、盛隱、盛直、盛義。長子盛謹子孫分居臺灣、福清 等地。次子盛隱生世奕,世奕生羨逸。羨純分支龍江西份。二世盛直、盛義 分龍玉長、二、三房。盛直傳東份,為東份之祖。盛義次子分居龍湖亭南面 玉斗鄉(xiāng)。四世羨逸分居龍湖亭上圍份,羨純居下圍份。徙大房分衍村落有: 馬四荊,龍湖亭,玉斗,泉城,廣東,桂林,金門,山尾,嶺張,浦邊,南 安橋頭,福州,潘徑,四川,惠安等地。 龍湖亭許氏宗祠楹聯(lián):“龍水盈科思取爾,馬山衍派愿繩其。”“侍御綿 世澤啟大蓬分馬山祖德源流堪溯,東慕兆新基挹柳英襟龍水宗功創(chuàng)垂尤昭”。 二世起昭穆諱行:盛世羨榮華,聲名達帝殿,峰云時際會,龍澤長根芽。字行: 東壁圖書府,西園翰墨林,誦詩聞國政,講易見天心。號是:齊軒友山河,亭 若讓元伯,卿惠德孫廷,凱奏宗錫英。再續(xù):秀茂懷喬梓,成材乃克家,桂芳 蘭獻瑞,啟后錦添花。字行:約禮儀思敬,傳經(jīng)典式欽,文壇開富有,學(xué)誨徹 淵深。號:奇熏垂永遠,贊緒尚城亨,甲第聯(lián)昭代,賢豪慶篤生。 愛公次子川公,任宋招討使,分居浯坑,燈號“西花衍派?!蔽骰ㄅ梢栽S愛 為一世,川公為二世。三世弘福公生子三,長一豪傳浯坑本支,至六世福進又 分居科任。次一俊分居可慕及大布林。三一魁析泉州臺魁巷。屬西花派分居村 落有:泉城、可慕、埭邊、科任、后花、東堡、漳州烏樵,福州,深滬,杏枝 林,傅林,廈門沃仔,南安嶺后巷,臺椅頭,臺灣。西花許氏昭穆是:“開承 繼守欽子元志,甫啟賡彥景宗澤昭,垂孫謀詒燕奕世,紹芳英奇衍慶碩輔,公 卿勛猷廷,獻敬遜修齊,州序宜選濟美,人文蜚聲悠遠?!蔽骰ㄔS氏宗祠楹 聯(lián):“自古河南傳衍派,于今花里布分支”?!白笳压馐雷娴聺绍胺嫁够ɡ铮? 右穆裕后昆繁榮富貴聚浯溪”等。 愛公三子泮公,出仕五季。泮公生子二,長導(dǎo)、次郎。三世導(dǎo)公世居石龜, 郎公分支圍頭。由圍頭分居村落有:東安,埕頭,下倉,東厝,前埕,后庸, 東頭,后山,新庸,西頭,下店,檀林,許家巷,同安葛黃,興化謝坡,同安, 福全,山尾,浯坑,官湖,石兜,廈門,漳州角尾,祥芝錢山,大堡,虞厝。 三世導(dǎo)公(居石龜)生子三,曰用、曰迅、曰文強。四世用公生子三, 長從善分居上井房。五世從善生子二,曰文開、文關(guān)。六世文開分支泉城東 門外甘蔗頭和惠安許莊等鄉(xiāng)。 四世迅公分支中房,衍傳各鄉(xiāng),未詳待查。四世文強公分居同安許厝,生 子二曰遺公、曰清重。遺公生子道真,道真居蕭山許厝,后傳馬巷,山魁,下 厝許,大嶝雙滬,后安,蕭外黃等鄉(xiāng)。 五世從寧生子三,曰文獻、曰文彬、曰文材。文獻為少廳派始祖,后傳永春 桃源、白珩鄉(xiāng),安溪白籟鄉(xiāng)。文彬分支惠安。文材分支安海黃墩,后傳廣東碣 石衛(wèi)、福清、石碼、永寧等鄉(xiāng)。 六世文聳為前埔始祖,后傳泉城砌石、惠安、梧塘、安海、上倉、金門后 埔、南安埔中、古田、許西坑、呂厝、前瑤、呂宅、郭厝、石兜、下厝許、浙 江溫州、瑞安和西門外、浙江溫臺、德化、古婆莊、泉城霞宮等地。 八世意公傳泉城和永春。 九世應(yīng)千生子五,曰四七、曰四八、曰四九、曰五十。十世四七(字永德) 公分居英墩。四七無傳。四八,諱克云仍居石龜。九世應(yīng)求公為滬坑始祖,后 傳布孚,坑尾,潘厝。九世應(yīng)悅出承張林母舅為嗣。 十世耀公生子三,長夏陽,諱發(fā)分支惠安;次子秋陽生子正心,傳南安古井, 后分小橋即都碑鄉(xiāng);三子冬陽生興龍傳石美及許坂鄉(xiāng)。十世四十九公,字永雷, 分居茂下,后傳壁內(nèi)外鄉(xiāng),高州紙寮街,浙江洞頭和坎門。十世五十公, 諱九溪,為橫坂始祖,后傳海尾,仙石,錢頭,高坑。 十一世五十八致政,即龜聞始祖山上,傳南安穡坂、溜江、呂宅、南安 桑林。十一世六十貢元傳前倉,后分居燒灰、鈔岱,后湖。 十二世毓孫,官武節(jié)將軍,即石龜舊居派始祖,后分居下店、霞澤、惠 安市頭、林邊、洪溪、桿頭、泉城、青陽許厝、洪尾、秀山、祖秀茂、埔錦、 倒石埔、新街、永寧、石獅亥巳許、惠安許山頭。十二世毓緒居石龜始祖, 后析小鳳山、新店、霞圍、福州、后林、上安、雷厝、坑園、安海、厝錦、 平田、福埔、北石頭街、詩山、洪瀨、新圭、廣東梅麓、惠安后窯、菩小嶺、 臺州、浯坑、歷山、永寧、廈門、金門、水頭。 十三世遺公生子四,長念公,次全公,三集公,四樵公。十四世念公傳 祥芝、南安陳田、樹兜、官坑、南安北門和蔡墓、上田嶺頭、觀廷下蘇、 嶺腳、山頭、*坡、華瑤、晉井。十四世全公傳同安湖、新厝、東塘、后葉 和廈門。十四世集公傳西塘、內(nèi)厝、蔡厝口、廈門湖里、清溝、頂東界、福清。 遺公弟(名失)即文弘次子生子二。長子景玉傳南安錢塘、光澤升兜衣、 興口、嶺邊、碼頭、永福前湖、浦邊、鳥母嶼、清溪石、橋頭、安溪來蘇 里和光德里、浙江蒼南、浦城中村坊、江西建陽、漳浦、溫州、安海、南 安侍御渡、龍泉、浦城塘源、江西洋口墟和礁頭、馬巷、鳳山縣竹寮莊、 同安六五店、霞村、安溪感德、漳平感化里。次子景榮,三子景德,兩人 另外分支,(待考)。 埭邊許氏,屬尚書郎許稷后裔。許稷生昌。昌之孫三人,曰朝宗、曰 朝宜、曰贅公。朝宗子二、曰當公、曰公孫。朝宜生端。贅公未詳。至埭 邊之始祖君垕屬朝宗、朝宜贅公三人中何人何代之玄孫?恐怕埭邊人亦鮮 為人知。君垕生子二,曰起家、曰起宗。孫魁生,魁生生子六,其次子同 生為埭邊一世開基祖。埭邊又曰鰲岱,人口2300人。宗祠楹聯(lián):鰲溪 衍派鰲溪水;岱岳支分太丘家。”字行:“若爾孫子有志,當思祖宗宏基, 水源木本永念,支分派澤萬紀?!睙籼枠恕n恩傳芳”。宗祠樹一匾 曰“文魁”,即清同治丁卯科第八十四名舉人許廷侖。 晉江許氏,占絕大多數(shù)者是“瑤林”、“蓬山”和“西花”衍派,然 族譜所載存在一些疑誤。產(chǎn)生這種情況的主因是元代時為逃避禍害所致。 后曾引起同宗族之間的矛盾?,F(xiàn)因年代久遠,資料缺乏,后人一時難以考 究?!芭钌健?、“瑤林”和“西花”是親兄弟,都承認是侍御公后裔。 應(yīng)該可以找得到莆田許姓的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