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要弄清什么是文化?“文化”是一個含義極廣的概念,由于其內(nèi)涵和外延的不確定性,導致對這一概念所下的定義,歷來莫衷一是。我個人認為文化是一個復雜的總體,包括知識、信仰、藝術、道德、法律、風俗,以及人類在社會里所得的一切能力與習慣,是人類人文氣質(zhì),是人類行為內(nèi)涵。
二、為什么說飲食是一種文化活動。在歷史長河中,中國飲食活動中已經(jīng)浸透了知識、信仰、藝術、道德、法律、風俗,飲食在中國已經(jīng)是實實在在的文化活動。
三、中國飲食文化的優(yōu)勢與劣勢。
優(yōu)勢:
中國是文明古國,因此,其飲食文化也歷史悠久。飲食民俗已成為也成了重要的旅游資源,為國內(nèi)外旅游者所嘆。
第一,風味多樣。我國一直就有“南米北面”的說法,口味上有“南甜北咸東酸西辣”之分,主要是巴蜀、齊魯、淮揚、粵閩四大風味,形成了幾大菜系,主要有魯菜、川菜、粵菜、蘇菜、徽菜、湘菜、浙菜、閩菜、京菜等等菜系。
第二,四季有別。自古以來,我國一直按季節(jié)變化來調(diào)味、配菜,冬天味醇濃厚,夏天清淡涼爽;冬天多燉、燜、煨,夏天多涼拌冷凍。
第三,講究美感。中國的烹飪,不僅技術精湛,而且有講究菜肴美感的傳統(tǒng),注意食物的色、香、味、形、器的協(xié)調(diào)一致。
第四,注重情趣。我國烹飪很早就注重品味情趣,不僅對飯菜點心的色、香、味有嚴格的要求,而且對它們的命名、品味的方式、進餐時的節(jié)奏、娛樂的穿插等都有一定的要求。
第五,食醫(yī)結合。各種美味佳肴,達到對某些疾病防治的目的
第六,獨特的酒俗與茶俗。中華民族具有五千年的釀酒飲酒歷史,其酒蔚為大觀,神韻迷人。
缺點:
1、中國人大多吃得過咸。據(jù)統(tǒng)計,全國人均吃鹽量為每天10克以上,其中以東北人最高,達18克。而世界衛(wèi)生組織建議應把食鹽控制在每日5克以下。吃得過咸會明顯增加高血壓、胃癌等病的發(fā)病率。
2、中國人吃味精過多,增加了人體對鈉的攝入量,而鈉元素對人體有害。因此,吃湯菜等宜用雞精、蘑菇精等代替味精。
3、中國人的吃飯方式多為集體進餐,又喜歡相互夾菜,這增加了疾病的傳染概率。
3、中國人的吃飯方式多為集體進餐,又喜歡相互夾菜,這增加了疾病的傳染概率。
4、中國人喜歡吃動物內(nèi)臟。動物內(nèi)臟中含有較多的膽固醇,而膽固醇是誘發(fā)與加重動脈粥樣硬化的重要因素。
5.中國人烹調(diào)多采用煎、炒、烹、炸等方法,喜歡吃炒菜和油炸食品,這增加了患癌癥的機會。
6.中國人喜歡吃含脂肪較高的紅肉(如:豬、牛、羊肉),吃白肉(魚和雞等)的比例較小。近年來中國人吃白肉的比例在逐年增加,這是好現(xiàn)象。
7.中國有很多地區(qū)的人喜歡吃咸魚、咸肉、咸菜等腌制食品,這不僅增加了鹽的攝入量,且由于腌制食品中含有較多的亞硝酸鹽,還增加了患癌癥的機會。
8.中國人喜歡吃各種鹵肉。
不同的文化觀念,會讓不同的人對飲食的對象和方式有所選擇,形成了不同的飲食文化。
簡單舉例子。
中國人崇尚陰陽五行、天人合一,所以,中國人的飲食明顯與其它地方不同,比如中國人喜歡喝熱水,就是因為中國人認為涼水冷飲性質(zhì)寒涼,人體經(jīng)受寒涼太過會導致寒濕體質(zhì)帶來疾病。而其它國家沒有這個觀念,所以基本上除中國外,喝水都喝涼水甚至冰水。
西方人以肉食為主,因為西方人源自狩獵民族,體質(zhì)適應肉食。但隨著環(huán)保觀念、動物權力觀念等文化觀念的興起,一部分西方人改吃素食。
這些都是文化的不同導致的飲食文化的差異。